历下亭、 历世、 历世摩钝、 历世磨钝、 历久、 历久弥坚、 历乱无章、 历事、 历事文书、 历井扪天、 历人、 历代诗话、 历僻、 历元、 历兵秣马、 历兵粟马、 历剌、 历劫、 历历、 历历可数、 历历可考、 历历可见、 历历可辨、 历历在目、 历历在耳、 历历如画、 历历如绘、 历历落落、 历变、 历史、 历史剧、 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因素论、 历史地理学、 历史宿命论、 历史小说、 历史循环论、 历史目的论、 历史观、 历史语词、 历史辩证法、 历史非决定论、 历叶、 历合、 历听、 历命、 历图、 历块、 历头、 历始、 历子、 历学、 历官、 历室、 历家、 历尽、 历尽沧桑、 历尾、 历届、 历山、 历岁、 历年、 历序、 历底、 历律、 历怀、 历意、 历抵、 历指、 历数、 历日、 历日旷久、 历时、 历服、 历朝圣训、 历本、 历术、 历次、 历正、 历气、 历沴、 历法、 历涉、 历澜、 历然、 历理、 历眼、 历碌、 历稔、 历筭、 历算、 历精图治、 历精更始、 历级、 历纪、 历练、 历练老成、 历翁、 历职、 历聘、 历节、 历草、 历荚、 历营、 历落嵚崎、 历蓂、 历览、 历访、 历试、 历说、 历象、 历赏、 历践、 历载、 历辘、 历运、 历远、 历选、 历録、 历问、 历阅、 历阪、 历阶而上、 历陈、 历险、 历陵、 历鹿
一历历、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交臂历指、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南海湾国家历史公园、 印纸历子、 历历可数、 历历可考、 历历可见、 历历可辨、 历历在目、 历历在耳、 历历如画、 历历如绘、 历历落落、 史鱼历节、 吴历(1632-1718)、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在耳历历、 多历年所、 多历年稔、 大历体、 大历十才子、 履历片、 履历表、 崎历落、 崎嵚历落、 崟崎历落、 嵚崎历落、 庆历新政、 扪参历井、 无冬历夏、 日历表、 来历不明、 欹嵚历落、 的历都卢、 眼花历乱、 蓬头历齿、 藏历(zàng-)、 藏历年(藏zàng)、 议历所、 赤历历、 过都历块、 逾年历岁、 钦钦历历、 隔年旧历本、 非历史主义
一历历、 丁历、 七曜历、 万年历、 世历、 临历、 买物历、 亘历、 亭历、 亲历、 伏历、 休历、 优贤扬历、 优贤飏历、 余历、 佛历、 傍通历、 傣历、 元历、 充历、 公历、 关历、 册历、 农历、 凌历、 凤历、 创历、 劈历、 华历、 印历、 历历、 古历、 台历、 同等学历、 吴历、 周历、 命历、 嗣历、 回历、 国历、 圣历、 在耳历历、 坠历、 夏历、 大历、 大明历、 大统历、 大衍历、 天历、 天文年历、 太初历、 太阳历、 太阴历、 失留屑历、 奉元历、 学历、 官历、 宝历、 害肚历、 家历、 宸历、 寂历、 小历、 履历、 巡历、 巧历、 幂历、 幎历、 干历、 干象历、 平历、 年历、 应天历、 府经历、 废历、 延历、 建历、 弥历、 彝历、 径历、 律历、 徧历、 循环历、 总历、 惯历、 懋历、 手历、 抱着旧皇历、 拨历、 挂历、 授历、 探历、 推历、 改历、 政历、 故历、 文历、 斗历、 新历、 日历、 旧历、 时宪历、 昌历、 明天历、 星历、 更历、 月历、 柏历、 柳芳历、 校历、 格列历、 格里历、 楼罗历、 槽历、 横历、 步历、 殷历、 民历、 水历、 江历、 没来历、 治历、 沿历、 泰始历、 洋历、 涉历、 清历、 游历、 激历、 火历、 炎历、 犯历、 玉历、 班历、 瑞历、 瑶历、 由历、 甲历、 略历、 病历、 痰宫劈历、 登历、 皂历、 的历、 皇历、 目所履历、 短历、 碛历、 祥历、 私历、 秘历、 符历、 筹历、 简历、 算历、 簿历、 紫历、 纂历、 纪历、 统元历、 统天历、 绵历、 缵历、 羃历、 老皇历、 膺历、 花历、 蓂历、 藏历、 观历、 览历、 计历、 访历、 课历、 调历、 谙历、 谨历、 账历、 资历、 赤历、 赤历历、 走历、 跨历、 践历、 转历、 辟历、 迁历、 过历、 过客历、 运历、 通历、 造历、 逾历、 遍历、 遐历、 遭历、 钦天历、 钦钦历历、 铨历、 长历、 门历、 阅历、 阶历、 陵历、 隔年历、 隔年皇历、 雕虫纪历、 颁历、 颛帝历、 颛顼历、 驭历、 鸟历、 鸿历、 麟德历、 黄历、 黑历、 齞历、 齿历
历的拼音:lì,去声调,声母为l,韵母为ì。
历的繁体字:曆 。
历的部首:厂部。
历的笔画:4画;历字繁体字多少画:16画;历字康熙字典多少画:16画。
历的笔顺:历的笔画顺序为一ノフノ一ノフノ,书写为横、撇、横撇、撇、横、撇、横撇、撇。
历字五行属什么:属火;与历字相同五行属火的起名用字有:晓、丽、明、志、玲等五行属火的字。
历字用来取名的人多吗:用字频率为10382人次
历字取名的寓意:寓指分明、头脑清晰、聪明之意。
历字取名的寓意和象征:像征为意聪明伶俐、耳聪目明、料事如神之意。
历字取名的含义:历字含义为经历、历史、历历在目之义。
好听的带历的名字:
历武、 历强、 历立、 剑历、 洪历、 历彪、 红历、 万历
历拼音 lì 历部首 厂 历笔画 4 注音 ㄌㄧˋ 繁体字 厤 部首笔画 2 汉字结构 半包围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横撇折撇 历的意思、基本信息 历五笔86:DLV 历五笔98:DEE 五行:火 UniCode:U+5386 四角号码:71227 仓颉:XMKS GBK编码:C0FA 规范汉字:0095 历的解释● 历
(歷曆)
lì ㄌㄧˋ
◎ 经过:经历。来历。阅历。历尽甘苦。
◎ 经过了的:历程。历代。历史。历来。
◎ 遍、完全:历览。历数(shǔ)。
◎ 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
英文翻译
◎ 历
all previous calendar experience go through one by on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历
歷、歴 lì
〈词性:动〉
(1) (形声。从謪,厤( lì )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2) 同本义 [go through;experience;undergo]
历,过也。——《说文》
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历齐河。——清· 姚鼐《登泰山记》
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身不历农亩之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历两京左右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历时(所经过的时间);历劫(佛教用语。指世界经历多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劫,为宇宙在时间上的一成一毁);历岁(经过一年);历载(经历多年);历远(经历长久);历纪(经历的世代)
(4) 行;游历 [travel through]
伏轼撙衔,横历天下。——《战国策》
遍历名山,博采方术。——前蜀· 杜光庭《李筌》
(5) 又如:历聘(游历天下以求聘用);历国(游历各国);历行(遍行,走遍);历块(穿过一国如过一小块土地。比喻迅速);历说(游说)
(6) 超越;超过 [surpass]
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孟子》
(7) 又如:历位(逾越位次);历阶(越阶而上);历涉(度越)
(8) 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 [take charge of]
历十二官,处事无纤毫过差。——唐· 韩愈文
(9) 又如:历仕(做官);历官
先后连任官职);历职(先后连续任职);历正(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10) 选择,选定 [select]。如:历吉日(选择吉祥的日子)
(11) 发出;流露 [reveal]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楚辞》
(12) 审视;察看;推算 [examine]
历象日月星辰。——《汉书》
(13) 又如:历物(分别研究事物之理);历家(专门观测推算历象的人)
(14) 扰乱,触犯 [offend]。如:历法(违犯法纪);历乱(胡乱,杂乱无序)
词性变化
◎ 历
歷 lì
〈词性:副〉
(1) 尽;遍 [all over]
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吉尔百姓于朕志。——《书·盘庚下》
历验各种僵石。——[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历心(尽心,重视);历行(遍行,走遍);历问(遍问);历阅(遍读)
(3) 逐一;逐个地 [one by one]
历观文囿,泛览辞林。——萧统《文选序》
(4) 又历历可听;历历在目
◎ 历
歷 lì
〈词性:形〉
(1) 分明,清晰 [clear]
口齿自清历。——左思《娇女》。又如:历然在目
(2) 稀疏。
赤垆历彊肥。——《管子·地员》
(3) 又如:历齿(牙齿稀疏)
◎ 历
歷、厤 lì
〈词性:名〉
(1) 历法,历术 [calendar]
君子以治历明时。——《易·革》
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2) 历书,按当年的日、周和月顺序载有天文学等资料的出版物 [almanac]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孔雀东南飞》
(3) 又如:航海历
(4) 次第,依次而定 [order]
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礼记·月令》。注:“历,犹次也。”
(5) 所有以前的、先前的 [all previous]
持历朝圣训授君。——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历世(历代,过去的各个朝代);历叶(历代;以往各代);历稔(历年,连年)
(7) 通“鬲”。釜鬲 [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tripot]
铜历为棺。——《史记·滑稽列传》
(8) 通“枥”[manger]
伏历千驷。——《汉书·梅福传》
[①][lì]
[《廣韻》郎擊切,入錫,來。]
亦作“厤1”。亦作“歴1”。“历1”的繁体字。
(1)经历;经过。指时间上的。
(2)经历;经过。指空间上的。
(3)行;游历。
(4)越过。
(5)遭逢;经受。
(6)依照次序。
(7)谓先后担任各种官职。
(8)指担任。
(9)多;曾经多次。
(10)尽;遍。
(11)长久。
(12)发出;流露。
(13)审视;察看。
(14)选择。
(15)犹离。分别。
(16)清楚。
(17)稀疏。
(18)乱,紊乱。
(19)引申为扰乱,触犯。
(20)炼。
(21)“手歷”或“歷頭”的省称。宋代的一种赋税凭证。
(22)同“曆”。历法。
(23)同“曆”。指善于历算的人。
(24)同“曆”。指记载年月日节气的书册。
(25)同“曆”。历数,气数。
(26)“靂”的古字。
(27)通“瀝”。清酒。
(28)通“櫪”。拶指。古代刑罚。参见“歷指”。
(29)通“櫪”。马厩。
(30)古炊器。
音韵参考
[平水韵]:入声十二锡
[国 语]:lì
[粤 语]:lik6
[闽南语]:lek8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